去年同期,受巴西溃坝和澳大利亚飓风等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上涨了20%。今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钢铁产量呈下降态势,国内铁矿石需求明显减少。从全球来看,铁矿石需求也是下降的,特别是随着疫情呈现全球暴发之势,全球铁矿石需求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形势下,目前铁矿石价格竟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这表明,尽管经过多年努力,现有的铁矿石定价机制仍然未能真实反映出供需关系,是不合理的。建立公平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迫在眉睫。
中国需求已带动全球铁矿石进入多年“牛市”
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并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粗钢第一大国后,雄踞全球产钢国之首近25年。尤其是2004年后,中国钢铁工业以年复合增长率5%以上的速度增长。2018年中国粗钢产量全球占比超过50%。2019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9.96亿吨,全球占比为53.3%。
世界钢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钢铁工业的带动下,2019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8.69亿吨,同比上涨3.4%。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增长是全球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10年之后,中国贡献了全球粗钢产量增量中的绝大部分。
世界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转炉生产工艺(长流程)产钢比仍保持7成以上的份额。以此比例推算的2019年全球转炉粗钢产量在13.3亿吨左右,折合铁矿石(62%品位)需求量在21亿吨左右。其中,来自中国的需求量就接近13亿吨,约占全球铁矿石需求总量的61%左右。
由于我国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国内铁矿石资源已经远远难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同时,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再加上多年的开采,2019年中国铁矿石原矿品位仅为26.62%,较2011年下降近4个百分点,选矿比则从2011年的2.81上升至2019年的3.13。
2019年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8.44亿吨,即便按照重点矿山的选矿比3.13计算,2019年国产成品矿累计产量也不超过2.7亿吨,实际产量或将低于2.5亿吨。而从目前我国勘探找矿现状看,受环保红线、开采难度等因素影响,未来国产铁矿石资源增长乏力。综合来看,未来中国铁矿石(成品矿)产量维持2019年的数量已属不易。
不仅如此,从全国平均生产成本来看,根据AME的数据,2019年中国国产铁矿石的平均FOB成本高达69.4美元/吨,列全球26个铁矿石生产国的末位,高出当年全球平均32.3美元/吨的铁矿石FOB成本近115%。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月均铁矿石进口量始终保持在7500万吨左右或以上水平。2019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0.68亿吨,同比上升0.5%。自2011年以来,中国对进口铁矿石已形成高度的依赖,目前的对外依存度已接近90%的极高水平。
未来全球范围内铁矿石供应充足
受益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全球铁矿石产量连年上升。根据AME的统计,全球铁矿石可供交易产量由2007年的15.3亿吨上升至2019年的21.23亿吨,年复合增长率为2.8%。按年复合增长率不变计算,至2033年,全球铁矿石年产量或可达到32亿吨以上,折合生铁产量为20亿吨。而随着中国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区,预计2020年~2025年中国粗钢年产量将在8.8亿吨~10亿吨的平台区持续震荡,按0.81∶1的铁钢比计算,预计未来5年中国的年生铁产量或在7.1亿吨~8.1亿吨左右,每年需要铁矿石11.4亿吨~13亿吨。考虑到国产矿产量逐年呈下滑态势以及国内每年约1000万吨的社会废钢增量产出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每年需要进口铁矿石9亿吨~10.5亿吨。考虑到中国粗钢产量在全球的比重,可以推断未来全球钢铁工业铁矿石需求量最多不会超过26亿吨。
从长期铁矿石供需结构上看,不考虑极端事件以及资源高度垄断情况下的市场操纵等行为,相对全球铁矿石预期供应量来说,中国钢铁生产所需铁矿石应较为充足,中国铁矿石供需平衡应处于相对较为宽松的状态。
全球铁矿石行业高度垄断格局业已形成
由于自然地质原因,全球优质铁矿石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非洲地区,中国铁矿石资源虽然储量较大,但资源总体品位较低,加工费用较高。矿业经济发展的历史造成了目前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四大矿商对全球优质铁矿石资源的高度垄断。根据AME2019年的统计,全球在产251座铁矿山的平均FOB成本为32.3美元/吨,其中共有77座铁矿山的成本低于这一水平,而这些铁矿山涵盖了四大矿商几乎全部的在产铁矿山。全球成本最低的前10位铁矿山均隶属于这四大矿商。这10座铁矿山的铁矿石生产成本均低于20美元/吨,仅相当于2019年全球平均铁矿石生产成本的2/3。其中,淡水河谷S11D铁矿山的生产成本甚至低于10美元/吨,而FMG1.6亿吨铁矿石的平均FOB成本也只有18.6美元/吨。
多年以来,四大矿商的铁矿石产量合计接近全球铁矿石产量的一半左右。仅全球前10座铁矿山的产量总和就已接近全球的33%,排名前3位的淡水河谷北部系统、杨迪矿和S11D三座矿山2019年就贡献了全球铁矿石产量的近13%。
随着中国环保要求的提高,中国对优质铁矿石资源的需求日益高涨,加之全球未开发的优质铁矿石资源逐年减少,为满足以中国为代表的客户需求,铁矿石生产商不得不加强对铁矿石的加工。预计到2025年后,全球铁矿石吨矿生产成本或将缓慢抬升,届时,拥有低成本铁矿石产品的生产商的竞争力将更加凸显,四大矿商的优势也将更加明显。
不合理的铁矿石市场定价机制
2008年以前,国际铁矿石市场的长协定价机制是由以日本六大高炉为代表的主要买方与当时的三大铁矿商(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经谈判确定形成的,宝钢曾代表中国参加谈判。由于中国2005年以来粗钢产量异军突起,在全球占比超过30%并有继续高速增长的趋势,三大矿商认为长协定价机制不再适应市场发展形势,因此宣布自2008年起不再实行长协定价机制,以即期价格取而代之。一时间,市场上缺少了反映铁矿石市场供需情况的定价依据,以《伦敦金属导报》(MB)、普氏能源资讯(Platts)为代表的多家海外信息机构纷纷推出铁矿石价格指数。2010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信息咨询机构也纷纷加入铁矿石指数的编制大军。其中,由于普氏价格指数推出时间较早,且更符合海外矿业巨头的利益,自2010年起被海外矿业巨头所应用,并成为最主要的铁矿石定价依据。
普氏价格指数成为海外矿商控制、操纵市场价格的工具。
普氏价格指数的数据来源是其选择的30家~40家市场上“最活跃的企业”,通过包括电话问询等方式,向矿方、钢厂及交易商(即买卖双方)进行询价并采集数据,其估价的主要依据是当天最高的买方询价和最低的卖方报价,而不管实际交易是否发生。2010年以来,作为被国际矿业巨头所认可的铁矿石短期定价参照标准,普氏价格指数一直被认为是决定铁矿石市场价格的“官方”指数。
对于其估价的主要原则,如果仅被专业咨询机构用作市场咨询和研究目的,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如果作为市场交易的定价依据,其决定价格的询盘和报盘环节完全有可能被人为操控。交易方完全可以在价格被确定后撤回报盘,这样是完全不违反市场交易规则的。在这样的过程中确定下来的价格,成为左右铁矿石需求量六成以上的中国钢厂的采购价格依据。
从中国目前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和全球粗钢产量占比情况看,在普氏价格指数列出的“最活跃的企业”名单中,中国企业至少应占半数以上,而实际情况却是:中国钢企寥寥无几,国际矿业巨头、贸易公司、日本商社公司则有很多。
非公平的“最活跃的企业”名单和可被人为操控及利用的先天不足,导致普氏价格指数自产生之日起就成为海外矿业巨头操控市场价格、挤压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钢铁工业利润的工具。中国作为全球粗钢产量半数以上的生产国,自然受损最为严重。
黑色金属期货市场“中国独大”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来看,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分别列第1位和第3位。2019年前11个月,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期货交易量达4.29亿手,是同期全国螺纹钢产量的17倍,是同期全国粗钢产量的近5倍,也相当于2017年~2019年3年的全球粗钢总和。2018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成交量达2.36亿手,折合铁矿石交易量236亿吨,相当于当年全球铁矿石产量的11倍多,其中境外投资者日平均交易量占比超过5%,年化估算交易量相当于全球铁矿石产量的55%~60%。黑色金属期货交易市场“中国独大”的现状,与现货市场中国占全球粗钢产量半数以上的格局“遥相呼应”,中国本应拥有充分的市场话语权。
但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投资者及其行为还有待成熟,市场投机往往会导致本意通过金融市场争夺铁矿石市场话语权的初衷打了折扣。
公平合理透明的定价机制是各方实现共赢的基础
从2015年以来海外四大矿商与中国钢铁行业利润对比中可以清楚看出,2017年以来,中国对铁矿石,特别是优质高品铁矿石的需求,成就了四大矿商高额的利润回报。2017年~2019年,四大矿商利润总和与中国钢铁行业利润的比值均在70%以上。2019年,上涨的铁矿石行情为四大矿商贡献了约2100亿元,当年四大矿商与钢铁行业利润比值更是接近80%。
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交易双方任何一方谋求不合理的利润,都会导致交易市场失衡,并最终导致市场的剧烈波动。只有公平的市场交易,才能促成市场长期的健康发展。建立公平合理透明的铁矿石定价机制,是市场参与各方实现共赢的基础。
关于建立铁矿石公平定价机制的建议与思考
一是加强行业企业战略重组,改变行业“小、散、弱”的局面,增强谈判话语权。
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需求方和消费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具有炼铁、炼钢能力的企业有500余家,钢材轧制企业有4000余家,仅2018年参与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评级的大型钢企就有108家(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8%)。反观供应端的企业数量,根据AME的数据,每年全球铁矿石产量在2000万吨以上的矿企数量(含日本商社)仅为18家,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矿企仅为6家。其中,能够在市场上影响价格的企业(含四大矿商)不超过10家。
中国钢铁行业“小、散、弱”的现状,使得中国钢企在谈判桌前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整体处于被动局面。因此,我国钢铁行业还需进一步深入推进企业间的战略重组。
2020年3月,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宣布其2019年粗钢产量首次超过安赛乐米塔尔,跃居全球首位。近年来,中国宝武不断推进兼并重组,加强与上下游行业间的战略合作,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这说明,只有继续深化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中国钢铁工业才能逐渐形成与四大矿商高度垄断格局相抗衡的市场话语权,提高在钢铁冶金原料市场的谈判地位。
二是正确疏导铁矿石金融市场秩序,发挥金融市场的价值发现作用,增强市场影响力。
随着中国大宗商品金融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代表的铁矿石的金融属性逐渐增强。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铁矿石期货累计成交量约为2.75亿手,占当年全国商品期货交易总量的7%,折合现货铁矿石275亿吨,是当年现货铁矿石产量21.32亿吨的近13倍。从境外投资者占比来说,2019年境外投资者铁矿石成交量为13亿吨~14亿吨,相当于中国全年进口铁矿石总量的130%以上。这一组数据充分说明:铁矿石现货市场的巨大影响力必须重点研究,其对商品价格的发现作用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资本的逐利性是期货市场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源,也造就了铁矿石期货市场运行过程中容易脱离基本面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正向的舆论引导,而不是片面的误读甚至是反面的解读。因此,国家相关部委、行业协会、官方媒体的舆论导向至关重要,对于不当言论和解读,必须加以诫勉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铁矿石市场向有利于基本面的方向发展。
相对于增长乏力的国产铁矿石能力、高度垄断的全球铁矿石行业和相对“小、散、乱”的羸弱的中国铁矿石原料谈判地位,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国独大”的铁矿石期货市场力量,谋求铁矿石市场话语权,是中国争夺钢铁原料市场地位的重要工具。综上分析,必须正确引导、疏导金融市场力量,增强中国钢铁行业的市场影响力,谋求铁矿石市场话语权。
三是大力推进我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和现货交易平台建设。
对铁矿石期货市场秩序进行有效约束和规范,在引导铁矿石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建立国家铁矿石现货平台,以期货市场价格为基础,依照标准交易品种的规格、材质和品位,计算单一全铁品位的单元价格并以此为依据,结合进出口情况和全球主流铁矿石资源情况,确定铁矿石最终工业结算价格。这样的逻辑才是中国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依据。只有确定中国市场价格,建立铁矿石现货交易中心,才能继而探讨和研究逐渐替代普氏价格指数的可能性。 |